種了一輩子茶,但因缺乏管護技術,四川巴中平昌縣方山村的羅顯禮始終沒能摘掉貧困帽。去年縣里開辦農民夜校,縣茶果局的高級農藝師們走進茶園,手把手培訓,讓老羅重燃脫貧希望。
“扶智扶志同樣重要,沒有致富技術保障,脫貧的志氣再高也會癟下去。”四川省委組織部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去年11月,四川省委組織部在全省所有行政村開辦普及農民夜校,以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為主,統(tǒng)籌整合村級學校、“一村一幼”教學點、民俗文化院壩、農家書屋、居民院落等場地資源,利用現有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站點設施開班授課。以平昌縣為例,配合當地茶葉、花椒和中草藥等特色產業(yè)開展技術培訓,至今已開課近2000場次,參訓人員超過15萬人次。
脫貧走得快,要靠車頭帶。近年來,四川對貧困縣領導班子特別是黨政“一把手”進行評估,不適應的堅決調整;為每個貧困縣選配一名扶貧專職副書記,目前全省88個貧困縣黨政正職平均年齡47歲、大學文化以上干部占97.1%,有縣長任職經歷的縣委書記73人;所有貧困村全部配備“第一書記”……一批以黨員干部為主力的脫貧事業(yè)生力軍活躍在脫貧一線。
陣地建起來,村兩委團結起來,產業(yè)旺起來。四川加大對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力度,全面推進強鄉(xiāng)興村建設,基層戰(zhàn)斗堡壘已現雛形。2015年以來,四川已集中調整近2000個班子不齊、書記不強、力量不足的軟弱渙散貧困村黨組織。
內生動力充分激發(fā),脫貧奮戰(zhàn)典型不斷涌現。自貢市大安區(qū)開設“農民夜校·村級黨群微服群”,為貧困戶提供農技和政策咨詢服務;眉山市在農村開展遵紀守法戶、好文明家庭戶、文明和諧戶評選活動,涌現出農村“三戶”2萬余戶,增強脫貧帶頭力量……“缺什么,黨和政府就給什么,貧困戶有課上、有人幫,不脫貧,我們自己都對不起自己!”會東縣新街鎮(zhèn)海光村貧困戶李開方說。
(責任編輯:景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