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治6月7日電(記者王晶晶)調研快要結束時,記者再次來到魏寶玉家。一進家門,看到他正在打包小米,準備去村口的便民服務點發(fā)貨。魏寶玉開心地說:“昨天晚上又有人下了兩單,一共賣了700塊錢……”看著他眉間嘴角的笑意,記者由衷替他高興。
2017年5月,對魏寶玉來說很不尋常——當月,這個祖輩生活在山溝溝里的老農民上了《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等的頭版,還上了新聞聯(lián)播。“俺做夢也沒想到,活了半輩子還能上電視上報紙。現(xiàn)在幾乎每天都有全國各地的客戶和我聯(lián)系……”魏寶玉高興地說。靠辛勤勞動真真切切改變著自己的生活,讓這個老實巴交的農民,走路腳步都分外有力。
山西省武鄉(xiāng)縣是“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在縣鄉(xiāng)村三級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電商生態(tài)體系建設上做了大量工作。2016年,武鄉(xiāng)縣電商辦開始把焦點放在“微商”人才的培訓上,專門開設了“微商”培訓課,包吃包住費用全免,不少貧困戶都紛紛報名參加。
李芳來自太原,是武鄉(xiāng)縣微商培訓的講師。未婚夫等著她回家結婚,但她卻一心撲在了武鄉(xiāng)的“微商”培訓上。
“剛開始給他們講課,真的是溝通不來!”李芳說:“講一遍根本聽不懂,他們的基礎都比較差——很多農民只有小學文化,不會拼音。我以前是個大大咧咧的人,現(xiàn)在做什么事兒都不會不耐煩了——都是給農民學生們磨的。不過,很多農民學生還是很用功的,一期培訓課7天,他們如果覺得沒聽懂會來上好幾期。”
李芳的“得意門生”魏寶玉,就至少上了3期。李芳說,魏寶玉不僅努力,而且思想活躍,還經常將自己制作的覺得適合朋友圈轉發(fā)的小文章發(fā)給她看,讓她幫助宣傳。
在李芳的住處,記者看到,家里一邊是溫馨干凈的臥室,一邊是她辦公備課的書桌,書桌旁的書架上摞著幾打厚厚的“微商培訓隨堂試卷”。有題目“談談對微商的看法”,試卷上寫到:“微商能讓我把生意放在手機上來做,而且不分年齡都能做這份生意”“微商可以使我的眼光放遠,使我學會和人們交流,把家鄉(xiāng)的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首先要誠信,再就是堅持”……李芳告訴記者,他們雖然基礎不太好,但有一個寶貴品質:踏實、肯干。
不僅魏寶玉,李芳還帶記者走訪了嶺頭村的其他農民“微商”:35歲的張青春平時一邊在縣里打工,一邊在空閑時間經營微店;農婦郭晉平從開微店到現(xiàn)在,銷售額已突破了兩萬;63歲的老農王成勝在山上挖到了野生櫻桃樹苗,放到微店里賣,一株15塊錢的價格讓他高興得合不攏嘴;魏顯亮讓上高三的女兒幫他撰寫微店文案,他說等女兒高考完也讓她參加“微商”培訓……
武鄉(xiāng)縣的電商扶貧有著很大的示范帶動作用。記者快要結束調研時,嶺頭村已接待了兩批參觀學習“微商”的客人。一個個農民“微商”拿著手機,儼然都成了“專家”,熱情地給參觀的人介紹創(chuàng)業(yè)經驗和經營感想。
“武鄉(xiāng)縣這幾個村的‘微商’發(fā)展都很好,但這還只是電商發(fā)展的初級階段。”武鄉(xiāng)縣電商辦副主郝旭東說:“雖然嶺頭村‘火了’,但是后邊的路更難走,要規(guī)范、引導、團結他們。以法人主體的形式找到一條可持續(xù)的良性發(fā)展道路——不能讓農民微商曇花一現(xiàn)。”
而嶺頭村第一書記史小兵更是擲地有聲:“讓貧困戶一個都不落,都搭上這輛扶貧列車。”
回程路上,記者不禁感慨,嶺頭村那滿山梨花,那些靠雙手改變著生活的農民,那些常年奮戰(zhàn)在扶貧第一線的基層干部,交織成了一幅老區(qū)人民砥礪奮進的畫卷。回首望去,嶺頭村已淹沒在太行山的巍巍崇山間。嶺頭村“微商”的發(fā)展,不正是當下中國大地上正在發(fā)生的變革的真實寫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