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縣紅棗,是出了名的好。個大、核小、皮薄、肉厚,好吃實惠,營養(yǎng)還高;就像陜北民歌里唱的:“親不夠的紅佳縣,打不完的紅棗撿;嘗不夠的紅棗甜,看不夠的俊臉臉”。正是這得天獨厚的紅棗資源,使得紅棗產業(yè)成為陜西榆林市佳縣農民經濟來源的依靠。
56歲的武子生就生活在緊鄰黃河沿岸的佳縣朱家坬鎮(zhèn)武家峁村,從他聞到紅棗味、嘗到紅棗甜的那時起,他與棗的緣分就此種下。“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能上樹千回。”這是他年少時最真實的記憶。
18歲時,武子生開始擔任村干部。在村民的記憶里,這些年里,他一直在動員村民栽棗樹,指導村民科學種棗。如今,他是武家峁村支書,而武家峁1600多畝耕地面積棗林全覆蓋,成為遠近聞名的紅棗專業(yè)村。武子生也被大家稱為“陜北棗王”。
為了想要棗樹枝頭年年掛滿大紅棗,武子生肯吃苦、好鉆研,便用自家的棗園做示范。“枝條都剪完了,怎么結棗!”武子生妻子到棗園看到棗樹被修剪的不成樣子,一下子火冒三丈,跟武子生翻臉,幾天不和武子生說話。原來是武子生認為紅棗質量不高,應該降低棗樹高度,疏除枝條。當時村民們百思不得其解,認為武子生是在瞎折騰。
武子生堅持自己的修剪方法,對修剪的棗園認真管理,結果,紅棗豐收了!和原來的棗園相比,示范棗園的紅棗品質提升、果個增大、掛果率提高。紅棗畝收入比原來的棗園增收了1500元左右。武家峁村棗農紛紛效仿武子生的做法,畝產量、產值均明顯提高。
武子生成了管理紅棗的能手。他總結出了紅棗管理方面的許多小竅門,把自家20多畝棗園打理得井井有條。一人富不算富,帶動周邊群眾共同富裕才是武子生的夢想,他將紅棗管理“秘籍”毫不吝嗇地傳授給棗農。
作為榆林市科技一等獎獲得者的武子生,為全縣產棗大鎮(zhèn)開展了25場次棗樹豐產栽培技術培訓,累計在全縣進行棗樹“綠盲蝽”蟲害防治講解20多場次,共培訓18個鄉(xiāng)鎮(zhèn)的棗農2萬余人。武家峁村吸引了各地慕名而來的人們前來參觀學習,武子生總是耐心講解,他還受臨近神木縣的邀請,多次培訓當?shù)貤椶r,使更多群眾掌握紅棗生產管理技術,走出貧困、走向富裕。
通過武子生的努力,武家峁村成為佳縣紅棗科技示范、技術培訓、加工銷售、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示范基地。佳縣全縣推廣紅棗“強力降高塑形”豐產技術3萬畝,涉及8個鄉(xiāng)鎮(zhèn)、50多個行政村,紅棗畝增收2000元左右;在他創(chuàng)辦的合作社的帶動和服務下,累計帶動合作社及周邊村民增收300萬元;直接帶動3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xiàn)了脫貧,人均收入達到4200元。累計帶動300戶貧困戶925名貧困人口實現(xiàn)了脫貧,直接帶動貧困戶增收300萬元左右,其中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80戶、248人,人均增收2100元。
(責任編輯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