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平果訊 (記者/陳強 徐順東通訊員/宋寶春)“早上7時多打桑葉回來喂蠶,中午休息,下午繼續(xù)喂一次,晚飯后看電視,10時多最后喂一次就睡覺。”12月中旬,在平果縣海城鄉(xiāng)擁齊村巴色舊屯,冬閑下來的貧困戶農安電向記者回味“上班”生活。
在此之前,農安電常年在外打工。今年起,平果縣委書記黃志愿成為農安電家的“扶貧第一家長”,協助農安電承包撂荒地種桑養(yǎng)蠶,全年他單養(yǎng)蠶收入就超過6萬元。農安電告訴記者,他正在整合全屯閑置土地,計劃發(fā)展220畝桑園,有望帶動7戶貧困戶致富。
盡管在4年前已摘掉國家扶貧開發(fā)重點縣帽子,平果仍面臨貧困發(fā)生率高的問題。目前全縣有54個貧困村1.3萬戶貧困戶,共5.1萬貧困人口。按進度,今年該縣要完成25個貧困村,0.6萬戶2.3萬人的脫貧。
圍繞幫扶干部“如何幫”“怎么幫得好”等問題,今年6月起,該縣選派8220名干部到1.3萬戶貧困戶中擔任“扶貧第一家長”,并梳理出“五好”工作法(打好感情底子,選好脫貧路子,記好幫扶冊子,用好政策籃子,算好脫貧日子)。“脫貧真正變成自家的事情,增強了工作責任感、緊迫感和主人翁精神。”黃志愿介紹,“扶貧第一家長”如今已成為貧困戶生活上的貼心人,堅定了干群齊心協力決戰(zhàn)貧困的信心。
按照“五好”工作標準,“扶貧第一家長”與貧困戶拉家常、做規(guī)劃、搞產業(yè),落實了縣委的工作部署,也呼應了百姓訴求,脫貧攻堅事半功倍。比如海城鄉(xiāng)對“扶貧冊子”就用得十分到位:低保政策對脫貧貢獻率超過81%,遠超預定71%的目標;貧困戶參與小額信貸率超過80%……
“扶貧第一家長”打開了百姓的心扉。跟連片特困區(qū)縣挨著,但享受不到相應待遇,這需要“扶貧第一家長”做工作。坡造鎮(zhèn)龍味村龍均屯貧困戶老韋,一家4口僅有0.4畝土地。“扶貧第一家長”陸耿多次來到他家,給他解讀政策分析出路。老韋申請扶貧貼息貸款,租下10畝土地種桑養(yǎng)蠶。“現在一個月收入將近4000元,年底脫貧不成問題!”老韋信心滿滿。
據了解,對于“扶貧第一家長”的“五好”工作,該縣將進一步細化、量化。平果縣還投入3.3億元用于扶貧工作:針對發(fā)展產業(yè)難問題,落實每戶5萬元小額貸款;對發(fā)展產業(yè)實現脫貧的,給予最高4500元獎補;對因學、因病致貧的,分別給予最高2000元補助。同時出臺系列獎勵措施,對在今年年底達到脫貧標準并主動申請脫貧認定的貧困戶,給予一次性2000元鞏固產業(yè)獎助資金。
截至11月14日,該縣統計已有6991戶共2.8044萬人達到脫貧標準,并完成第一批脫貧“雙認定”3005戶1.2499萬人。“平果一直以來不等不靠,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如今又在全縣掀起脫貧攻堅‘百日沖刺’,至今年年底可超額完成目標,預計可實現脫貧2.8萬人。”縣長孫環(huán)志說。
(責任編輯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