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中國對全球減貧貢獻最大(熱點聚焦)
2016年,中國超過1000萬人告別貧困。近日,中國社科院和國務院扶貧辦聯(lián)合編撰的《中國扶貧開發(fā)報告2016》公布了這一數字,意味著“十三五”脫貧攻堅首戰(zhàn)告捷。回看歷史,以7億多貧困人口為起點,中國在這場戰(zhàn)役中已經艱苦奮戰(zhàn)將近40年;面向未來,到2020年,中國現存幾千萬貧困人口將全部脫貧。有目標、有思路、有舉措,在這場世界范圍內的脫貧戰(zhàn)爭中,中國成績斐然。
扶貧成績絕無僅有
“1000萬”這個數字背后,是中國貧困家庭擺脫貧窮的實在收獲與喜悅。2015年,中國明確到2020年的減貧目標——“未來5年,中國現有標準下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僅這個數字,就相當于許多國家現有的人口規(guī)模。照此計算,每年脫貧人數不少于1000萬。
中國確立每年千萬的減貧任務,有充分的歷史依據。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fā)布的《中國的減貧行動與人權進步》白皮書,改革開放30多年來,7億多貧困人口擺脫貧困,農村貧困人口減少到2015年的5575萬人,貧困發(fā)生率下降到5.7%。
聯(lián)合國《2015年千年發(fā)展目標報告》顯示,中國極端貧困人口比例從1990年的61%,下降到2002年的30%以下,率先實現比例減半。2014年又下降到4.2%,中國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
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這么快、這么大規(guī)模的減貧。中國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聯(lián)合國千年發(fā)展目標的國家。
對此,《紐約時報》評價,極端貧困人口的大幅減少主要應歸功于中國取得的經濟進步。《赫芬頓郵報》則指出,世界減貧成績“最大的功勞來自中國。中國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顯著的成績,歸功于經濟發(fā)展,離不開政府在改革方面做出的努力。”
攻堅克難敢啃“硬骨頭”
走過30多年脫貧路,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權衡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減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0年臨近,扶貧任務越來越艱巨。如何在經濟結構轉型調整中讓貧困人口脫貧,如何讓流動中的人口脫貧,是要下工夫去做的事情。”
2015年底,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決定》,要求“采取超常規(guī)舉措,拿出過硬辦法,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
2016年,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首次突破1000億元。其中中央投入資金667億元,同比增長43.4%;省級投入資金超過400億元,同比增長50%以上。社會力量也成為脫貧攻堅的助推力量,320個中央單位和21992家民營企業(yè)展開幫扶行動。
產業(yè)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勞務輸出扶貧、交通扶貧、教育扶貧、土地增減掛鉤、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fā)兩項制度銜接……在各部門出臺的百余項政策文件或實施方案中,許多扶貧工作“老大難”問題有了“藥方”。
減貧努力惠及世界
中國扶貧是世界扶貧的一部分。中國在減少全球貧困人口,改善包括安全飲水、居民健康水平在內的人類生活質量方面,表現突出。《中國扶貧開發(fā)報告2016》顯示,中國貢獻了1990-2014年全球使用改良飲用水源人口增量的45.6%;中國在提高人口期望壽命方面的努力,使全球平均的人口期望壽命多了1歲。
不僅如此,中國還積極支持和幫助廣大發(fā)展中國家消除貧困。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共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近4000億元人民幣援助,為120多個發(fā)展中國家落實千年發(fā)展目標提供幫助。
對此,權衡評價,“中國是對世界扶貧減貧作出最大貢獻的國家。中國踐行的包容性增長理念,是與聯(lián)合國發(fā)展目標相統(tǒng)一的。中國的‘精準扶貧’已經不僅是再分配的問題,而且是建立在經濟社會全面發(fā)展之上的目標。在全球發(fā)展不平等背景下,中國的扶貧事業(yè)具有正能量意義。”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韓立群則認為:“中國消除貧困的實踐,正在迅速實現從數量到模式和路徑,再到觀念與理念的巨大飛躍。中國基于內生發(fā)展動力的‘減貧觀’和完善的減貧體系,正在迅速重塑全球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推動全球發(fā)展治理。”
(責任編輯 :景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