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12月29日電(記者夏軍)廣西河池市祥貝鄉(xiāng)古文村,青山綠水,風景如畫,但這里貧困發(fā)生率超25%。“村子計劃明年整體脫貧。”古文村“第一書記”韋路華說。
“光靠村里黨員干部謀劃的旅游產業(yè),我們家就能增收一兩萬元。”貧困戶覃韋妹也認為明年可脫貧。
近年,廣西河池許多貧困山區(qū)立足石漠化實際,探索推行“黨建+脫貧產業(yè)”“黨建+電商扶貧”“黨建+教育扶智”等扶貧模式,帶領貧困戶脫貧。
河池市委組織部選派黨員干部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韋路華是其中一員。2015年,韋路華到古文村,他一眼看中了這里的好景致,“不比桂林遜色多少,發(fā)展旅游準能脫貧”。
說干就干,韋路華和村里的黨員干部帶頭,打基建、整清潔、爭取后盾單位和政府支持,周圍群眾很快參與。一年多時間里,古文村景區(qū)成型:村里山水相連,云霧環(huán)繞,平時村婦搗衣、頑童垂釣,原生態(tài)的風景錯落有致。“如今正申請AAAA級景區(qū)呢。”韋路華說,不出意外,明年全村應能摘掉“窮帽”。
“這是河池‘黨建+脫貧產業(yè)’的典型。”河池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盧嘉進說,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依靠“第一書記”等黨員干部主動作為,充分發(fā)揮黨建引領作用,以及基層黨組織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帶頭作用。
在廣西許多石漠化山區(qū),如何讓貧困戶的農產品與市場對接,是困擾當地脫貧攻堅的難題。
河池市金城江區(qū)六甲鎮(zhèn)坡維村“第一書記”侯素琴說,農戶種養(yǎng)的竹筍、蔬菜、土雞都是原生態(tài)的,市場需求大,但由于分散、不成規(guī)模,很難統(tǒng)一收購與市場對接。
“金城江探索一條‘黨建+農家飯票’的新路子。”金城江區(qū)委常委、組織部長黃澤說,貧困村提供“農家飯菜”服務,顧客通過本地“河池鄉(xiāng)味網”電子下單預訂,食材由黨員干部進貧困戶家收購,既拓展農產品銷路,又增加附加值。
在河池貧困山區(qū),一些學校、教學點教學質量相對低。為斬斷“窮根”,河池市探索推行“黨建+教育扶智”活動。
金城江區(qū)第五小學是當地知名的小學之一。“我們主動與偏遠鄉(xiāng)鎮(zhèn)學校、教學點聯系,聯合開展黨支部活動,所有教育資源共享,教師間的交流和互動頻繁。”金城江區(qū)第五小學校長黃獻芬說,最近幾年,這些貧困地區(qū)學校教學質量大幅提升。
“黨建+項目”模式同樣作用較大。河池市鳳山縣是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交通不便是主要發(fā)展瓶頸之一,當地亟待修建3條通往鄰縣的二級公路。“修路的大難題就是征地拆遷工作,我們決定由項目建設方和當地黨組織共同組建臨時黨支部。”鳳山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施展說。
“臨時黨支部組建后,黨員主動走村串戶做群眾思想工作,3條二級公路征拆全部提前完成,為項目推進打下堅實基礎。現在2條已經竣工通車,群眾也很滿意。”施展說。
盧嘉進說,依托“黨建+”的扶貧模式,河池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一步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