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媽媽眼中的第一書記)
她是我女兒,是一個80后,孩子才4歲。她在煤炭職業(yè)技術學院機關黨務部門工作了八年,獲得各種榮譽九次。2015年8月,她響應黨組織的號召,毅然離開省城,離開丈夫女兒,去壺關縣貧困村當起了第一書記。她叫牛夏琳。
在去農村之前,她和我徹夜長談:對農村她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老家是農村的,小時候每年假期都要回去住幾天。陌生是因為沒有農村工作經驗,不知如何著手應對這全新的考驗。我鼓勵她,既然定了去,就不要有顧慮,憑著你對工作的認真負責,相信你能做好。她信心滿滿地去了。
剛去農村的第一個月,她主要的任務是挨家挨戶走訪,了解村民的生活情況。到了夜晚,寫完一天的工作總結,便上微信和我聊她一天的收獲。并把拍下的貧困戶情況傳給我看,她感慨萬千:現如今了,農村還有這樣貧窮的家戶,難怪中央會如此重視脫貧工作。
十月份,她開始著手抓村黨支部黨建工作。組織黨員開一次會,幾個小時到不了場,農村黨建工作的薄弱可見一斑。
十一月,入冬了,空巢貧困老人的取暖問題,讓她憂心忡忡。她說:咋辦呀?郭大爺家四面透風,陰冷難熬,無兒無女,郭大爺竟然還摔折了胳膊。媽,我這個月的工資貢獻出去了1000元。
數九寒冬,她依然常住在村,顧不上回家看看孩子,也顧不上看看我們老兩口。她的付出、她的真心,感染和打動了村干部和村民們,她和村“兩委”齊心合力,共商致富計策,東奔西跑,上項目找銷路。過年時,他們村的石磨豆腐終于投產了。為了拓展銷路,她在網絡上搞起了電商,一時被同學同事調侃為“網絡賣豆腐書記”。
過罷年,他們村的蘑菇大棚建成了,長出朵朵肥厚的大蘑菇。隨后他們的土雞也分批分給貧困農戶。
開春了,他們一邊按時播種莊稼,一邊著手抓村容村貌治理、精神文明建設。夏天,一場暴風大雨將他們村翠綠的禾苗打得一塌糊涂,面對一片片青綠的玉米被大雨沖漫在淤泥里,她潸然淚下。
她沒有被這大自然的狂虐嚇住,組織村干部和村民,將大雨沖壞的路段重新修整,同時將破落漏雨的村黨支部活動室翻頂重修。因資金緊缺,工程進展不順,縣檢查組去檢查工作,將他們村定為“臟亂差”村。對此她的第一反應,是撥通我的電話嚎啕大哭。這是她進村工作以來,第三次像孩子一樣痛哭。第一次是因一個村委干部未能及時完成鎮(zhèn)上布置的任務,他們村讓鎮(zhèn)上點名批評了。她哭著對我說:我連孩子的生日都忘了,我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這里了,卻是這個結果,她泣不成聲。第二次是村里郭大爺去世了,她就像失去了自己的親人,嚶嚶不止。
等女兒哭訴完,我安慰她:閨女,你是好樣的,一個能為工作沒有做到位嚎啕大哭的人,日后定能將工作干到無可挑剔。
這一年多,女兒哭過,也笑過:被縣上、鎮(zhèn)上多次表揚過,媒體專訪過,省報、壺關報宣傳過。一個80后,被父母捧在手心的女孩,本應生活在繁華的省城,悠閑地在機關工作,下班有愛人、女兒環(huán)繞。她卻放棄了這些,一頭扎在偏僻的農村,一個月都洗不成一次澡,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干著脫貧致富的大事。她累了、委屈了,只能在我這里哭訴一番,擦干眼淚,帶著媽媽的鼓勵,再次投入到繁重的工作中。
在獨生子女群體里,我的女兒是優(yōu)秀的,她吃苦耐勞,勇于擔當,她對脫貧事業(yè)的認真勁,還有她那顆善良的心,感動著他們村的百姓,感動著她的長輩、領導,相信她在領導們的關懷和指導下,會更加努力地工作,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做出實實在在的成績,我為有這樣的第一書記女兒而驕傲和自豪!
(作者系中條山有色金屬集團公司退休職工 張西陽)
(原標題:媽媽眼中的第一書記)
(責任編輯 :景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