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方法對了,激勵機制恰當了,就不會因個別情況否定官員的扶貧績效,也難以讓一些貧困戶所謂的“我掐著你玩”的心態(tài)得逞。
有“網(wǎng)紅縣委書記”之稱的湖北巴東縣委書記陳行甲,再度成為輿論焦點。11月4日,湖北省巴東縣廣播電視臺在其微信公眾號推送了《陳行甲:精準扶貧中 自強感恩教育要跟上》一文。陳行甲在文章中表示,有些貧困戶不懂感恩,反而出現(xiàn)了無理取鬧的心態(tài):“我是窮人我怕誰”“我是小老百姓我怕誰”“我掐著你玩”。對此,他要求加強對群眾的自強感恩教育。(澎湃新聞網(wǎng)11月8日)
陳行甲這封“如鯁在喉,不吐不快”的公開信,相信當是出自真心。信中所揭露的一些貧困戶的心態(tài)與扶貧現(xiàn)象,或確實在當?shù)卮嬖凇?/p>
但是,在現(xiàn)代政治理念中,政府扶貧,乃是基于基本的公共職責與公共服務的必然要求。扶貧不是對貧困戶的施舍,貧困戶脫貧、享有基本的生存生活條件,也是其自身的一項公民權利。若要求貧困戶對政府扶貧有感恩之心,是不是意味著沒有感恩之心就不配接受扶貧?顯然不是。再說,若干部都懷著收獲感恩的心態(tài)去扶貧,不僅是一種責任與權利關系的倒置,扶貧工作恐怕也難以精準化。
現(xiàn)實中確實不排除一些貧困戶有“等靠要”的消極心態(tài),但這正是扶貧要致力解決的真問題。陳行甲在公開信中也提到,“精準扶貧不僅是幫助貧困人口改善生存條件,讓他們經濟上翻身,精神上也要翻身”,但是顯然,感恩是達不到這一目標的。須知,貧困戶產生消極心態(tài),固然與個體的精神狀態(tài)有關,但與過去粗放式的扶貧方式也難逃干系。如大水漫灌式的扶貧,“授人以魚”而非“授人以漁”,當然容易引發(fā)一些人產生惰性,并割裂政府脫貧幫扶與貧困戶自主脫貧的聯(lián)系。
有必要正視的一點是,政府扶貧本不該預設貧困戶都具有高道德水平和上進心。而且,一些看似個體層面的消極心理之形成,與區(qū)域性的生存條件、權利狀況息息相關。要紓解“精神貧困”本就非一夕之功,對貧困戶“怒其不爭”,并不解決問題。針對千差萬別的貧困戶狀況,予以有效幫扶,也是扶貧工作的難點。
至于扶貧工作中出現(xiàn)一些干部比貧困戶更著急的現(xiàn)象,也要反思扶貧的工作方式與干部的考核制度設計問題。工作方法對了,激勵機制恰當了,就不會因個別情況否定官員的扶貧績效,也難以讓一些貧困戶“我掐著你玩”的心態(tài)得逞。
扶貧進入攻堅階段,剩下的都是“硬骨頭”。艱難之一表現(xiàn)在,一些地區(qū)的貧困不是僅僅通過個體努力和地區(qū)的協(xié)同發(fā)展就能脫貧,而是必須有賴于外界從資源投入到權利賦予的精準滿足。若仍過于強調貧困戶自身原因,強調貧困戶應有感恩心態(tài),就有可能形成“貧困就是窮人的錯”的治理幻覺。
如何調動和激發(fā)貧困戶自身的脫貧積極性,確實考驗著精準扶貧在現(xiàn)實中的實施智慧。只強調感恩,顯然無法實現(xiàn)扶貧目標。
(責任編輯 :景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