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烈村地處高山峽谷,苗寨四面環(huán)山,村民開門見山,貧困戶‘望山興嘆’。”
駐村伊始,湖南省委組織部駐讓烈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宋敏寫下了他對讓烈村的第一印象,言辭中他道出的是貧困戶的心聲,但是,這又何嘗不是他自己的心聲。
舍棄城市的舒適,告別家庭的溫馨,來到峽谷深處的苗寨山鄉(xiāng)扶貧,面對一眾老弱婦孺,艱險山路、稀少的土地以及幾乎沒有的基礎設施,多少個夜晚,宋敏在失眠中度過。
白T恤、扎起褲腿的黑色運動褲、灰蒙蒙沾滿泥土的塑料涼鞋,再加上一個藍色布料的文件夾,這個戴著眼鏡的“扶貧隊長”更像是村里的會計,精打細算地花著有限的扶貧資金。短短一年半的時間,41戶貧困戶順利脫貧,5個農業(yè)專業(yè)合作社不斷“造血”、村民年人均純收入由1900元增至2600元、村集體經濟由零躍向20萬。
村民富了,路通了,房子建起來了,這些表象改變的背后,所有人都在想,讓烈村究竟變了什么?
“他改變了我們的觀念,‘要我富’變‘我要富’”,“他看得起我們,挽起褲腿和我們一起上山干活”。沒架子、接地氣,跟村民同吃同住同工作,讓苗族鄉(xiāng)親們認下了這個兄弟。
一件件實事改變了村民的態(tài)度
讓烈村,位于素有“湘楚西南門戶”之稱的湘西州花垣縣,全村轄讓烈、牛角、巖門3個自然寨,與“霧中苗寨”金龍村雞犬相聞,隔崖相望,距離“精準扶貧”的首倡地十八洞村僅14公里,全村98%的人口為苗族。驅車從長沙出發(fā),走包茂高速,從矮寨高速口下,再到讓烈村總共需要近6個小時。
早上八點半,踏著青石板路,走在被青山農田環(huán)繞的小路上,宋敏熱情地向記者介紹著讓烈的風土人情以及產業(yè)發(fā)展情況。旁邊不時有村民走過,熱情邀請,“宋隊長,來我家里吃個飯吧。”“家里歇歇腳,喝杯茶吧。”
“村民們喜歡宋隊長,宋隊長在這里的扶貧工作一定很是順暢。”聽到這樣話,宋敏不自覺地苦笑。一旁的村支書龍遠云說起了截然不同的過去。
工作隊去年4月剛進村時,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村民們到得稀稀拉拉,會上還會言辭激烈地跟鄉(xiāng)干部、村干部直接拍桌子叫板;村上修路,個別被占了些許田地的村民固執(zhí)阻工,一阻就是好幾個月;成立專業(yè)合作社,村民們大多數(shù)觀望,沒看到錢堅決“不開竅”……
“苗族鄉(xiāng)親們淳樸,思考問題比較直接。嘗到實實在在的甜頭,他們才會放心大膽跟著扶貧隊干。”深諳此道的宋敏轉變思路,大興產業(yè)之前,他決定先解決村民們最眼前的難處。
33棟苗族特色民居改造、126棟老舊危房改造、家家戶戶通青石板路、自來水接到家、新電網實現(xiàn)全覆蓋……這一樁樁、一件件的實事改變了村民們的出行、生產和生活條件,也讓村民們明白了扶貧隊的決心。
就這樣,在村民們的齊心共創(chuàng)下,村里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展開,掀起了建設熱潮。宋敏印象最深的事:村里修路,村支部帶領黨員群眾上山砍青,82歲的老黨員龍鳳戈積極響應,考慮到他年紀太大,村支書不讓他去,無奈之下,老人說了一句話“你們不讓我去,我給你們磨刀總可以吧”。這句話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
帶領村民用柴刀一刀刀砍出致富山道
在高山煙葉基地,看著一大片一大片綠油油、長勢旺盛的煙葉,我們明顯感覺到了村干部們的激動。
村支書龍遠云告訴我們,去年7月8日,湖南省委常委、組織部長郭開朗到村里走訪慰問,宋敏跟郭部長匯報準備建設一個500畝的煙葉基地時,那時還只能站在山腳手指著山上跟郭部長比劃著匯報。
為了設計交通線路、開辟烤煙基地,宋敏和村干部一起,拿著柴刀,一刀一刀地砍出一條羊腸小道,設計煙葉基路、確定煙葉基地。
短短的8個月時間,從山腳新建一條2公里的煙基路直達山頂,連續(xù)30多次帶領村干部到吉首市矮寨鎮(zhèn)坪年村流轉近500畝土地,寒冬臘月還在協(xié)調國土部門組織施工隊上山加班加點平整土地。
如今,煙葉合作社帶動53個貧困人口發(fā)展煙葉生產,每個貧困人口今年年人均增收1萬多元。
全村79戶貧困家庭都走了數(shù)遍
“早上村民們要上山勞作,只有晚上才能在家里找到他們。”為了了解村里貧困人口的情況,宋敏只能入夜后到村民家里座談。一戶戶摸家底,問收入,與群眾面對面分析致貧原因,有針對性為每一戶制定幫扶措施,確定具體脫貧辦法和時間步驟。這一年半來,全村79戶貧困家庭他都走了數(shù)遍,每家每戶的情況他都了如指掌。
剛開始時,因為言語不通,宋敏需要村干部帶著前往,后來,他就經常一個人,散著步,迎著月光,一家家敲門過去,“剛來時,老百姓家里就一個大爺或老奶奶在家,我聽不懂苗語,他(也)聽不懂普通話,我就不說話,就看著他們笑,傳遞出我的善意就可以了。現(xiàn)在學會了一些簡單的苗語,溝通比原來好多了。”
細致的摸底也為更為細化的扶貧措施奠定了基礎。扶貧隊根據貧困戶的情況將幫扶措施細化為“六個一批”,即:勞務輸出一批;產業(yè)扶持一批,細分為養(yǎng)殖業(yè)、煙葉、中藥材、辣椒;低保兜底一批;委托幫扶一批;慈善助學一批;大病救助一批。對留守在家的貧困人口,有勞動能力和一技之長的扶持產業(yè)發(fā)展,勞動能力不強且缺乏技術的在合作社務工取得勞務收入,沒有勞動能力的以土地和扶貧資金入股獲取資產收益。
跑項目跑資金,引進知名企業(yè)參與扶貧
除了駐村推進各項目實施,宋敏還需要在外奔波,跑資金,跑項目。
去年他積極與花垣縣國土局、安監(jiān)局協(xié)調,建設村石材廠,僅此一項,村集體每年就收入10萬元,有效改變了過去村集體經濟為零,村里“無錢辦事”的被動局面。
一年半的時間里,在省委組織部部務會的大力支持下,又先后引進了省建工集團、開源集團、步步高集團等省內知名企業(yè)參與讓烈村的村級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和產業(yè)扶貧工作。
最近,他又在謀劃著在巖門寨的荒山上建一座小型的光伏發(fā)電站。
宋敏介紹,這座發(fā)電站年均發(fā)電量可達6萬度左右,年均收益7萬元,穩(wěn)定收益25年以上。同時,該項目能夠每年節(jié)約燃煤20.77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8.30噸,減少粉塵灰渣排放8.32噸,既是一項造福當?shù)匕傩盏姆鲐毭裆こ蹋质且豁椩旄:蟠沫h(huán)保生態(tài)工程。
“我們計劃是國慶節(jié)建成和并網發(fā)電!”第二天一大早,宋敏就要馬不停蹄地趕往長沙的湖南紅太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商討光伏發(fā)電站的建設事宜,說起項目,他眼神里總是閃現(xiàn)著希望的火光。
夜幕降臨,被沉寂籠罩的小屋透出一絲燈光,仍然穿著白色上衣,卷著褲腿的宋敏拖著疲憊的身軀獨守在這里,梳理著工作的思緒……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他,還有很多事要干,讓烈村,還有很多事需要他和他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