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布隆迪糧食安全問題做出了卓越貢獻,楊華德獲得該國總統(tǒng)恩達伊施米耶頒授的國家功勛成就獎。在過去8年時間里,身為中國援布隆迪高級農業(yè)專家組組長,他帶領專家組在布隆迪推廣雜交水稻種植技術,成功將該國水稻產量由平均每公頃3噸提升至10噸。
記者:這是當時示范區(qū)的水稻田?
楊華德:看我這水稻長得多好。而這個是當?shù)氐模數(shù)鼐烷L成這樣,你看不到水稻的。
記者:這個和我們示范田的差別還挺大的。
楊華德:大得很。
2015年年底,作為第三批中國援布隆迪高級農業(yè)專家組組長,楊華德與另外7名專家首次踏上布隆迪的土地。
楊華德:我們到了之后,進行半年左右的調研,發(fā)現(xiàn)這個國家農業(yè)的生產力水平很低,人均占有土地不多,普遍糧食缺口很大。
布隆迪位于非洲中東部,總人口1200多萬,可用耕地面積只有130多萬公頃,由于基礎設施薄弱、農業(yè)技術落后等因素,農產品不能自給自足,長期面臨糧食安全的問題。
記者:當時剛到布隆迪之后,給你留下哪些比較深刻的印象?
楊華德:最深的印象就是老百姓普遍沒有飯吃,一天吃一頓或者吃兩頓,并且飲食結構主要都是木薯和玉米這些為主體,很多人很窮,村子里面房屋很破舊,這是最大的印象。
為落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有關承諾,中方從2009年開始向布隆迪分批次派出高級農業(yè)技術專家,援助領域主要涉及水稻、農產品加工、水產、果樹、畜禽等。初到布隆迪之后,目睹當?shù)剞r民貧困的生活狀況,讓楊華德深受觸動。
楊華德:我也是農民的孩子,在讀初中期間家里面特別窮,我們村里面水稻產量很低,低得很,我們縣農業(yè)局派了一個技術員到我們村里面來,把這個問題解決了,當年產量就翻了番。當時我的父親就說這個技術員不簡單,當時我就有一個想法,我要做個農業(yè)局的技術員,結果沒想到真的就做了農業(yè)方面的技術干部。去非洲之后,我看到他們這樣,他們沒有飯吃,不能上學,我就感覺很難受,像我一樣,我覺得我有這個能力,我覺得我應該作出一點貢獻,我能夠幫助他們。
經(jīng)過前期調研,專家組發(fā)現(xiàn)布隆迪水資源豐富,光照充足,具備種植水稻的良好條件,但因為技術條件落后,產量不理想,水稻種植在當?shù)夭⒉黄占啊?/p>
楊華德:我們認真進行了分析,分析的結果我們覺得一個是品種使用水平低,它都是常規(guī)品種。
記者:種子可能有問題。
楊華德:對,第二個來講栽培技術很落后,基本上農業(yè)種植靠一把鋤頭,沒有其他的生產工具,還有它的病害非常嚴重,嚴重的情況下基本上就沒有收成。
因為長期在國內從事雜交水稻的科研工作,楊華德深知雜交水稻穩(wěn)定、高產的優(yōu)勢。半個世紀前,雜交水稻在中國率先成功研發(fā)并大面積推廣,助力中國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解決了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飯問題。楊華德和其他專家取得共識,決定在布隆迪試種雜交水稻。
從2016年4月,中國專家組從國內優(yōu)選了7個雜交水稻品種,引進到布隆迪試種,雖然國內已有成熟的栽培技術規(guī)范,但是,因為氣候條件的差異,這些規(guī)范并不能直接拿來使用。
記者:完全不能依靠國內的數(shù)據(jù)嗎?
楊華德:沒有辦法,第一期做下來的結果是我們這個品種在四川全生育期是150多天,而在布隆迪是120天。
記者:縮短30天意味著什么?
楊華德:意味著整個栽培技術體系要進行調整,這個時候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任何經(jīng)驗可以借鑒。
也就是在最初試種雜交水稻的過程中,楊華德感受到當?shù)孛癖妼χ袊鴮<业膽B(tài)度逐漸發(fā)生了改變。
記者:之前去的時候很多農戶其實對中國的這些專家也不是特別了解,是嗎?
楊華德:因為這個國家接受了很多援助,他們覺得中國的專家跟其他國家的專家差不多,你可能也做不出什么成績,但是后面他感覺到我們的品種整個生長和長勢各方面的表現(xiàn)遠遠優(yōu)于它當?shù)氐钠贩N。他們就產生了好奇,很多時候那些老百姓就來觀摩。
讓當?shù)厝罕姼械叫欧氖牵袊鴮<业谝黄谠嚪N的雜交水稻產量驚人。
楊華德:最高的產量是Y兩優(yōu)900,這個品種是一個超級稻,做到了13.86噸每公頃,以前這地方是2噸多。
記者:將近翻了五六倍。
楊華德:對,在當?shù)鼐鸵鹆宿Z動,他們覺得這個簡直是太神奇了,像魔術一樣。
為了進一步驗證雜交水稻在布隆迪推廣的可行性,并完善技術規(guī)范,專家組又連續(xù)進行了三期試種。
楊華德:非洲有一個調查性新聞叫金山調查,是非洲很著名的一個調查性新聞。這個記者來進行了半年的全方位的調查,最后收獲的時候,記者一直追著我要采訪我,我說我們中國人講是做,至于做得怎么樣,讓其他人評述。
記者:行勝于言。
楊華德:對,他采訪了農戶,還有周邊農戶、當?shù)毓賳T、當?shù)氐募夹g人員,最后他發(fā)表了一個叫做中國雜交水稻在布隆迪的影響,全面的、正面的高度評價,布隆迪農業(yè)部部長就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們的產量在非洲創(chuàng)造了紀錄,這必將記入布隆迪的農業(yè)發(fā)展史。
2018年年初,楊華德帶領專家組完成了最后一期雜交水稻的試種,而此時,第三批援布隆迪高級農業(yè)專家的聘期已經(jīng)結束,按照規(guī)定,他可以回國,但是他最終選擇留下,繼續(xù)承擔第四批援布隆迪高級農業(yè)專家組的援助任務。
楊華德:第四期我們就想既然有這樣好的產量、這樣好的效益,如何把它變成現(xiàn)實,如何把它變?yōu)槔习傩盏脑霎a增收。
記者:這個不會順理成章自然過渡嗎?
楊華德:涉及的制約因素太多了。我們要讓農民認識到要讓他接受,并且農民要種植雜交水稻,你要投入,農民窮得很,沒有投入,沒有錢。
2018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布隆迪共和國政府關于共同推進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簽署,兩國在基礎設施、民生等領域開展了更為緊密的合作。也就是從這時起,中國專家組選擇布隆迪布班扎省基航佳縣林格四村作為示范村,啟動了雜交水稻在布隆迪的示范推廣。
記者:在國內我采訪過一些農業(yè)專家,他會和農民們嘮嗑,或者在田地里邊交流,很容易成為朋友,但是在當?shù)卣Z言不通的情況下,怎么和當?shù)氐霓r戶打成一片?
楊華德:最主要的是就是契合點的問題,你不用跟他講多少,就說你參與到我這個項目里面來,你就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你就有了希望。
記者:共同的利益目標。
楊華德:對,有的人說要實施項目非常困難,農民不配合。錯,不是這個原因,是你的項目能夠給他帶來多大的利益,能不能夠解決他關切的問題。
在林格四村,雜交水稻栽培技術的示范范圍逐步擴大,最終發(fā)展到全村134戶,種植面積達到48公頃,為了解決資金問題,專家組與當?shù)赜嘘P部門合作,成立雜交水稻示范生產投入基金。
楊華德:給他提供種子、農藥、化肥、除草劑,技術肯定是專家組提供,但是有一點,收獲之后參與的農戶必須把我們投入的這部分資金集中起來,作為下一季的投入。
記者:讓它自我內部良性循環(huán)。
楊華德:對,這樣就解決了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資金的保障有了。
除了資金的保障之外,專家組還將工作重點放在了對當?shù)剞r民的技術培訓上。
楊華德:每一期都對農民培訓,種了幾期之后,他不斷地改進,不斷地完善,兩三年之后他就成了一個技術農民。
記者:不僅授人以魚,更重要的還是要授人以漁。
楊華德:對,只有這樣的話才能激發(fā)他自身的活力,不然你光是給錢,那是解決不了根源問題的。在援助這個問題上,中方的援助在資金上,跟西方,跟歐美一些國家比,那遠遠不如他們的資金,但是我們的效果是最好的。
在中國專家的幫助下,如今的林格四村已經(jīng)依靠種植雜交水稻擺脫了昔日貧窮落后的面貌。
楊華德:現(xiàn)在這個村溫飽問題徹底解決了,全村實現(xiàn)了脫貧,修了很多的樓房,二層小樓起來了,失學孩子都回到了學校。
林格四村示范村的成功,為布隆迪農村經(jīng)濟發(fā)展以及解決糧食安全問題帶來了希望,因此被布隆迪列為2018年國家重大成果。之后,在與布隆迪方面密切合作下,雜交水稻示范村的數(shù)量逐漸增多。
楊華德:如果全部靠我們專家組的力量是無法實施這么多示范村的,那怎么辦?這個時候我們選拔青年帶頭人進行培養(yǎng),從優(yōu)秀的大學畢業(yè)生、大中專畢業(yè)生中推薦,推薦之后經(jīng)過我們專家組考核,最后我們選出了一批語言水平、文化程度比較高的年輕人,我們選出了48個進行培養(yǎng)。
恩達伊克基是中國專家組培養(yǎng)出來的優(yōu)秀青年帶頭人之一,他原本只是一名大學畢業(yè)待業(yè)在家的“90”后青年,經(jīng)過中國專家組3年全方位培養(yǎng),現(xiàn)已成長為布隆迪最年輕的政府高官和全國經(jīng)濟發(fā)展領導者。
記者:最初怎么選擇他?
楊華德:我們2016年在選擇試驗地的時候,到了他們村里面,他大學畢業(yè)之后,沒有工作,也是農民的孩子,家里面很窮,但是他的英語水平很好,協(xié)助我們工作,我們同時教他怎么種雜交水稻,也教他工作經(jīng)驗,群眾工作經(jīng)驗。因為農業(yè)技術推廣,你要跟群眾打交道,沒有群眾工作經(jīng)驗,那你也是不行的。
記者:這個特別重要?
楊華德:對,我們培養(yǎng)出來的學員各個方面的評價都很高。
為了表達感激之情,恩達伊克基給自己的大女兒起了一個楊姓的漢語名字。
恩達伊克基:組長每天都在說你會幫助你的人民,你要努力工作,你將改變這個村莊,你將改變這個國家,他每天都這樣跟我說。現(xiàn)在回想他以前說的話,看到我自己,我的家庭,我的國家的變化,我明白了,我有中國專家的好榜樣。
2020年初,第四批援布隆迪高級專家的聘期再次結束,而楊華德再次選擇留了下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全方位推進,中國和布隆迪兩國的來往也日益密切。時至今日,在中國專家組的推動下,布隆迪雜交水稻示范村的數(shù)量已經(jīng)達到36個,遍布該國的14個省份。
記者:你未來的目標是要做到多大?
楊華德:在這個國家全面推廣雜交水稻,如果能夠推廣到十萬公頃,基本上就把這個國家的糧食問題解決了。
記者:現(xiàn)在你覺得離這個目標還有多遠?
楊華德:時間來講,大概在2029年吧。
全球應對糧食危機網(wǎng)絡發(fā)布的《2023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顯示,2022年,處于危機以上級別重度糧食不安全狀況的人口大幅上漲,達到了2.58億人。而作為58個重度糧食危機國家之一的布隆迪,處于重度糧食不安全狀況的人數(shù)卻不增反降,從2017年的260萬人,減少到2022年的140萬人。這個成績的背后,是楊華德帶領專家組在布隆迪長達八年之久的奮斗,在他內心,這里已經(jīng)成為他的第二故鄉(xiāng)。
記者:但坦率地講,在布隆迪生活,生活條件和國內比其實更艱苦一些。
楊華德:那肯定,生活上比較艱苦。再一個工作上來講,確實工作任務很重,我們的工作任務很多是自我加壓,我們有些內容,工作內容是我們自己加上去的。
記者:為什么要自我加壓,給自己那么大壓力呢?
楊華德:因為我們覺得,我們在這個地方完成項目規(guī)定的內容是基本要求,有這個條件,我們能給他們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能夠做更多的工作,我們愿意。
八年間,遠在異國他鄉(xiāng)的中國專家組每一位成員也留下了不少人生中的遺憾。
記者:其實在工作、援助,還有家人親情之間,也必然有一個平衡的問題,可能甚至會失衡的問題。
楊華德:是有這個問題,比如說在疫情防控期間,我們有個專家組副組長劉長輝,他的母親去世了他也沒能回家。包括我的小孩,我只有一個小孩,結婚的時候也沒能回家。
記者:這是很大的缺憾。
楊華德:對,很大的缺憾。但是有一點,我們專家組都具有國家的那種情懷,我們工作累到什么程度呢?我們沒有節(jié)假日、沒有星期六星期日。只要工作需要,像每年的春節(jié)我們基本上初二就下地了,就出差了,我們平均每個月基本上25天以上是在下鄉(xiāng),是在田間地頭,但是大家仍然感覺到生活上是很愉快的。
如今,第五批援布隆迪高級專家的聘期已經(jīng)結束,楊華德再次面臨去留的選擇。
記者:對你而言,現(xiàn)在可能又要面臨一個新的抉擇,專家組到期以后怎么辦?
楊華德:下期我還要繼續(xù)。
記者:還要留在布隆迪?
楊華德:對,還要繼續(xù),一個確實是能給他們辦一些事,再有一個,我們這個項目也想真真正正在布隆迪創(chuàng)造一個典型,就是通過技術援助,中國的經(jīng)驗解決布隆迪這個國家的糧食問題,甚至脫貧問題。
記者:這是你一直在追求的一個目標?
楊華德:對,我個人追求的目標,當然更主要的還是國家的,我們項目從設計來講,也是按照這種思路進行設計的。
記者:但你又能得到什么呢?
楊華德:他們發(fā)展了,增加了中國援助的影響力,這就是我們得到的。我們看到他們改變了生活,我覺得我們的工作就是把這個事情做好了,心里面也是一種很自豪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