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jié),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興化村層林盡染,天藍山幽,一派詩情畫意。在位于半山腰的蜂場里,李喜德給弱蜂喂食,忙得熱火朝天。“今年喂好蜜蜂,明年能多分出150多箱。真是‘喜看蜜蜂巢前跳’!”
李喜德是興化村的村支書,因為喜歡讀詩、經常學寫詩,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詩人書記”。他崇拜田園詩人,喜歡待在半山腰的蜂場里,享受陶淵明筆下“歸園田居”般的詩意棲居。同時,他又是一個熱心人,早年四處做生意,經常給村民出主意。因為古道熱腸,他被村民選為村干部,并成為致富帶頭人。
在李喜德看來,只有擺脫了貧困魔咒,農民才談得上詩意地棲居。他想了不少辦法,其中就包括種植中藥材。在他和干部們的極力勸說下,村民們嘗試改種大黃、黨參等中藥材。今年中藥材價格好,勤快的農民至少能賺四五千元,村民劉義安更是賺了1.3萬元。
“黑土變成金絲黃,精準扶貧有保障。”看到村民們喜獲豐收,李喜德在自己專門用來寫詩的筆記本上記道。
地上農業(yè)有了轉機,李喜德又把目光投向“空中農業(yè)”。“養(yǎng)蜂講究有山有水有花。鳥語花香的興化村,十分適合養(yǎng)蜂。”他說,興化村的花期長達半年,黃芪等中藥材的花蜜營養(yǎng)價值又很高,“空中農業(yè)”和“地上農業(yè)”完全可以配套起來。
李喜德發(fā)起成立土蜂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組織村里28戶貧困戶投入到戶資金,以托養(yǎng)、代管的形式,養(yǎng)了115箱蜂。自從合作社成立后,以前成天在外奔波的李喜德過起了深居簡出的日子,整天待在半山腰上,和蜜蜂耗時間。白天負責出蜂、收蜂,晚上觀察蜂箱,根據采蜜情況,加減蜂皮。
有山有水有花有蜂的田園,也更適合寫詩。他的筆記本上有很多寫?zhàn)B蜂的詩,其中一首詩寫道:“立夏天氣陰雨綿,正是山間花開滿。蜜蜂采花想出巢,盼望陽光早日照。”李喜德說,今年夏天,興化村連下20多天的雨,蜜蜂不易出蜂、無法采蜜,產蜜量大大下降。“當時,看著厚厚低低的云,我愁得要命,于是寫下這首詩。”李喜德說。如今,看著蜂場里養(yǎng)得肥肥胖胖的蜜蜂,李喜德放下心來。
沒有擺脫貧困魔咒的山村不是美麗鄉(xiāng)村,垃圾遍地、蚊蠅滿天飛的山村同樣談不上詩意棲居。這幾年,隨著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李喜德又帶領村干部謀劃農村人居環(huán)境建設,推動廁所革命、垃圾革命、淳化鄉(xiāng)風民風。
“借問幸福何處有,牧童遙指興化村。”如今的興化村,天藍、水綠、屋新、墻白、路寬。在學著寫詩的過程中,李喜德恍然大悟,詩不在遠方,在腳下。(記者文靜) 據新華社蘭州11月14日電
(責任編輯:景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