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脫貧工作國家省際交叉考核中,中部某縣上演了一場干部“裝兒子”的戲碼。為應付檢查,避免“露餡兒”,一名年輕干部“潛伏”到貧困戶家里“裝兒子”,想替貧困戶回答問題、蒙混過關(guān)。但“演技”再好也難讓百姓接受,“假兒子”一句虛偽的“媽”,叫得老太太變了臉,氣得小姑娘撇開了頭(5月21日新華社)
官員到百姓家里去做“兒子”并沒有什么錯,但遺憾的是,那些官員到百姓中不是真的去做“兒子”,而是裝“兒子”。自己的“衣食父母”沒有真正脫貧,自己作為“兒子”又沒有能力幫助“父母”脫貧,又怕上面派人來檢查時,那些“父母”一旦說出真話,訴說這些“不孝子”的不孝之處,因而那些官員便在老百姓家中“裝兒子”,想替那些“父母”回答問題,以此來糊弄上級的檢查。
官員與其到百姓家里“裝兒子”,不如去做“真兒子”。畢竟“裝兒子”就是演技再好,最多只能糊弄上面來檢查的人,稍不注意就會被人看出破綻。再說,官員是不是像百姓的“兒子”,百姓心中最清楚,一旦看到這些“不孝子”在檢查人員到來時糊弄人,可能氣不打一處來,拍桌子瞪眼也就很自然了。就算能糊弄上級檢查組一時,也糊不了百姓一世,只要官員不把工作做好,總有一天肯定要被揭穿的。
因此,官員與其到百姓家中“裝兒子”,不如去做百姓的“親兒子”。把那些貧困百姓當自己的父母,經(jīng)常到老百姓家中去聽聽他們想什么,有什么困難,拿出“洪荒之力”來幫助百姓早日摘掉貧困的帽子,才是一個真正的“孝子”。官員只有經(jīng)常到農(nóng)民家中噓寒問曖;只有脫下皮鞋、挽起褲腳,放下官架子躬耕于農(nóng)事,去體會農(nóng)民勞動的艱辛,才能真正做到察民顏、觀民色、恤民意、慰民心,不再殘忍地把罪惡的手一次次地伸向本不富裕的農(nóng)村、農(nóng)民,不再在低保金等上面雁過拔毛,不再去“坑爹”。
其實,人民群眾是最有感情的,你對他好,他會百倍地感恩。官員如果能把老百姓當成自己的“父母”,百姓就會把官員當成自己的“親兒子”,就會把官員當自己的“心頭肉”。由此看出,做農(nóng)民的“兒子”也不是誰都能當?shù)模绻麤]有真心為民眾服務的心,那就別去假裝做農(nóng)民的“兒子”。
胡建兵
(責任編輯: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