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后的江西省宜春市銅鼓縣下著綿綿細雨,氣溫已近零攝氏度,但在距離縣城30多公里的小山村——大塅鎮(zhèn)隘口村卻是一片熱鬧忙碌的景象。
“老邱,合作社收購的紅薯全部被預(yù)定了,你家要是還有紅薯的話,趕緊告訴我!”隘口洪豐紅薯種植合作社負責(zé)人王洪林這幾日忙得不可開交。他告訴記者,眼下正值紅薯豐收的季節(jié),因品質(zhì)好,合作社的紅薯已經(jīng)被全部訂購,“最近我碰見村民,就得問問他家還有沒有紅薯。”
隘口村位于銅鼓縣山區(qū),因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等原因,當(dāng)?shù)卮迕竦纳顏碓催^去只能靠家里的幾畝水稻。67歲的村民曾少英說:“家中就我一個勞動力,一家六口人的生活基本上靠我種的3畝水稻,哪敢去想脫貧致富。”
今年,王洪林和他的紅薯種植合作社給這個村莊帶來了致富的希望。
“致富帶頭人”王洪林是土生土長的隘口人,靠著前些年在外做生意積攢的資金,他決定返鄉(xiāng)帶著鄉(xiāng)親們一起創(chuàng)業(yè)。說起為什么會選擇最普通的紅薯作為種植方向,王洪林侃侃而談:“隘口村的土壤、氣候十分適宜種植紅薯,當(dāng)?shù)剞r(nóng)民也有種植紅薯的傳統(tǒng)。更為重要的是,位于隘口村境內(nèi)的市重點工程——湯里溫泉即將竣工,天柱峰景區(qū)正在升級改造,而當(dāng)?shù)芈糜萎a(chǎn)品又十分稀缺。”
今年5月,隘口洪豐紅薯種植合作社正式成立,全村480多戶農(nóng)戶都加入合作社,種植面積1000余畝。其中像曾少英一樣的貧困戶共48戶,種植面積150畝。
為解決貧困戶種紅薯的成本和種植問題,合作社實行“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為貧困戶免費提供紅薯苗,免費培訓(xùn)先進的種植技術(shù),并設(shè)最低保護價同種植戶簽訂收購合同。
此外,王洪林還建起了紅薯加工廠,購置了紅薯清洗機、刨絲機、烘房、包裝機等設(shè)備,聘請了當(dāng)?shù)?0余名村民在工廠工作,每人每日工資100元。
據(jù)統(tǒng)計,今年隘口村48戶貧困戶因種植紅薯大幅增收,戶均增收2萬余元。品質(zhì)好才銷路好,合作社的鮮紅薯、紅薯絲十分暢銷,遠銷湖南、廣東、浙江、福建等地。
王洪林介紹說,看到紅薯能帶來如此大的經(jīng)濟效益,村民們紛紛想擴大種植面積。“明年的紅薯種植合同面積比今年增加了900多畝,我們要把小紅薯做成富民的大產(chǎn)業(yè)。”
本版稿件均據(jù)新華社
(責(zé)任編輯 :景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