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中緬邊境的大山深處,上世紀60年代以來傳唱甚廣的歌曲《阿佤人民唱新歌》就誕生于此。通俗的歌詞、優(yōu)美的旋律,充分表達了佤族人民迎來新生活的喜悅。
2015年,西盟縣把安居工程作為扶貧的切入點,全力推進。
截至今年7月底,西盟縣已有12264戶農村群眾通過安居工程建設了新家。
搬進新家過好日子
場 景:
一個月前,娜英剛搬進新家。她的新家,不再是局促低矮的草木房,而是鋪有地磚,擺著沙發(fā)、茶幾的小“別墅”,客廳里的液晶電視和大音響更是引人注意。
娜英是西盟縣勐梭鎮(zhèn)秧洛村博航八組村民,如今在村里已有數(shù)十座小“別墅”拔地而起,清一色的兩層小樓,墻面上畫著牛頭、木鼓,佤族特色濃郁。村里的空地上則堆滿了石頭等建筑材料,打石頭、修溝渠……工人們忙得不亦樂乎。
秧洛村博航八組是西盟縣近年來發(fā)展的縮影。
博航八組有46戶、137名佤族村民,村民普遍受教育年限短,2012年人均純收入不到2000元,祖祖輩輩居住在大山上的“杈杈房”和石棉瓦房里。
改變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當?shù)亻_展了農村安居工程建設,在政府配套資金支持下,村民通過優(yōu)惠貸款加自籌資金的方式建設安居房。2016年春節(jié)時,博航八組村民全部入住新居。
西盟縣計劃用一年半的時間,即在2016年12月31日以前,完成覆蓋12846戶41368人、涉及7個鄉(xiāng)鎮(zhèn)35個行政村的全縣農村安居工程建設,實現(xiàn)“整族幫扶、整縣推進、整體脫貧”,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走在今日的西盟新縣城,這里雖然只有4000多人,但城內高樓林立、綠樹成蔭,商店、銀行、超市、影院、廣場一應俱全,寬敞的馬路上汽車川流不息,充滿現(xiàn)代文明氣息。
換思路改變命運
場 景:
秧洛村博航八組今年25歲的村民娜松和丈夫巖嘎種植了40畝甘蔗和幾畝蔬菜、玉米,一年收入約四五萬元,同時還養(yǎng)了10多頭豬和幾十只雞。
他們的新家面積達110平方米,一樓客廳里放置了沙發(fā)、液晶電視、音箱等家用電器,另辟一間房專門經(jīng)營小賣店。門口停著的一輛微型車,是巖嘎剛買來跑運輸?shù)模麄冞有兩輛摩托車。只讀過小學的巖嘎和妻子希望今年5歲的女兒娜次以后好好讀書:“只要孩子成績好,讀到大學、研究生都會一直供著她。”
在西盟,發(fā)生變化的不僅是基礎設施,還有村民的思想。當?shù)卣岢觥鞍簿庸こ獭⒒A設施、產業(yè)培育、素質提升、后續(xù)管理”5大工程建設目標,勤勞致富、科技興農的意識在這里逐漸增強。
據(jù)博航八組的村民小組長巖昆介紹,政府正幫助村民引入食用菌公司,全村通過資金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發(fā)展香菇種植產業(yè)。2015年博航八組村民人均純收入達5631元,預計2016年可達6500元左右。而在2014年末,博航八組人均收入只有2106元。
(責任編輯:高原)